=
近年来,石屏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实施文化浸润工程,全面营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氛围,齐心共绘最大同心圆。
强化思想引领,夯实民族团结根基。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结合春节、火把节、矻扎扎节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累计开展文艺汇演19场,各族群众参与1.5万余人次;开展集中宣传教育民族政策法规活动2次,发放宣传资料13000余份,并做好民族政策法规咨询解答。充分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户外LED屏等传统宣传阵地,广泛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民族团结进步知识。今年以来,共制作宣传展板11块、悬挂横幅47条。同时,发挥新媒体优势,通过县级媒体平台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课堂》专栏,定期推送民族政策法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内容,累计发布相关信息617条,阅读量达约67.5万人次。
深化文化传承,构筑共有精神家园。深入挖掘整理彝族、哈尼族等民族特色文化,将花腰歌舞、花腰刺绣等非遗融入群众生产生活。目前,已认定非遗项目11类84个、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88人,建成 2个县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统筹推进非遗“五进”活动,编创推广《彝族鼓舞》《彝族烟盒舞》特色课间操。《彝族鼓舞》课间操被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平台、云南网等家权威媒体报道收录,入选云南省2024年“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同时,组织开展非遗保护项目免费培训,培训学员2000余人次。依托异龙湖“中国最美高原湖泊专用赛道”,定期举办马拉松、环湖自行车公开赛等活动,设置民族文化展示区,展示彝族、哈尼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有效将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展示相融合。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 进”工作。聚焦“点、带、圈、盟”创建模式,集中打造和巩固提升19个创建示范点,扎实推进沿湖村庄示范带,乡村示范圈,跨区域、跨行业“示范联盟”建设。截至目前,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5个,省民级族团结进步示范区1个,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1个;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92个、示范家庭350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青少年教育基地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创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7个、示范家庭260户、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成功与建水、红河签订“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联盟”协议,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领域开展合作,合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