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梦想。自1996年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以来,沪滇协作已走过27个春秋。27年来,上海市奉贤区、长宁区、徐汇区先后对口帮扶石屏县,双方之间的情谊从未间断,区县领导互访从未间断,干部人才选派从未间断,产业合作、就业帮扶、消费带动、各方面各层次的交流交往交融从未间断,帮扶项目达338个,帮扶资金26767万元,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援滇干部人才与石屏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在石屏书写了脱贫致富的精彩篇章,彰显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精神。
在上海对口资金的支持下,石屏县“万亩火龙果”“万亩杨梅”“万亩蔬菜”等绿色生态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一个个沪滇项目的落成,给石屏县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带来了源头活水,强劲的产业为“中国梦”的实现夯实了基础。
秋天的大桥乡田房、火烧寨、曼伞等村寨,田地间处处是丰收的喜人景象,一个个鲜红的火龙果挂满枝头,群众采摘、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2009年,在上海对口帮扶资金的支持下,火烧寨村村民张燕种起了火龙果,通过10多年的努力,张燕已经成为了全乡远近闻名的种植能手,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在沪滇协作上海对口资金的支持下,目前石屏县火龙果已经从实验种植的10多亩发展为上万亩的大产业。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谊长,共饮长江水。帮扶的足迹遍布石屏大地。进入9月,石屏县卓易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千亩猕猴桃迎来了采摘销售期,猕猴桃经过分选装箱后通过冷链车销往上海,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两地人民共享到了优质、绿色、有机的生态农业。
石屏杨梅种植面积超过13万亩,是广大群众的支柱产业。为了解决销售难的问题,在上海对口资金的帮助下,石屏县引入翔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宝秀镇,建设了一个占地1600平方米的装车车间,一个占地720平方米的冷库,群众销售难、运输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反映了农业农村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促进产业融合的新要求。”27年来,石屏县不断加大与上海市的沟通协作,千方百计推进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开发,促进传统农业往精细化、科技化和规模化方面发展。不论是大桥的火龙果,龙朋的蓝莓,还是坝区的杨梅,山区的蔬菜,在种植管理和销售上都能看到沪滇协作对口帮扶的足迹,广大山区群众在满怀感激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好处。
27年间,上海共援助石屏县资金5748万元,实施了优质火龙果、枇杷、杨梅、红心猕猴桃、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冷库建设等40个帮扶项目。强劲的产业不仅加快了各族群众致富的脚步,也为实现“中国梦”夯实了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