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州委、州政府始终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的主色调,勇于担当、主动作为,以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作,让红河州各族人民生活的家园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8月29日,“红河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发布会上,州生态环境局、州水利局、州林草局的领导从不同工作领域,共同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做好生态文明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并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十年来,红河州坚持“保护优先、发展优化、治污有效”的工作思路,积极推动红河州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瞄准突出环境问题,围绕保卫蓝天、碧水、净土主题,推进“绿色生态靓州”建设。
2022年上半年,全州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9.5%,与去年同比上升3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红河州最好水平。红河州纳入国家和省级考核的地表水断面达标率100%,全州2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100%。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全州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
十年来,红河州成为云南省两大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之一、云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重点地区之一,是云南生物种质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红河州这块仅占全国土地面积3.43‰的土地上,生长着种子植物6156种,占全国总数的20.52%、全省的36.21%,陆栖脊椎野生动物33目107科358属690种;有鸟类动物19目59科229属450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36.17%、全省的58%;有两栖类动物2目7科16属57种,占全国两栖类总数的20.07%、全省的51%;有爬行类动物3目14科44属71种,占全国爬行类总数的18.88%、全省的47%;有鱼类6目18科16亚科109种,占全国总数的10.6%、全省的25.2%。
十年来,红河州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通过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湿地、异龙湖流域、废弃矿山等一批重要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以点带面推进国土山川补绿增绿,特别是今年结合绿美红河建设需要,州林草部门制定《红河州林草局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谋划启动投资66亿元项目,涉及绿化美化面积230万亩。十年来,全州累计完成营造林1056.86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和陡坡地治理项目137.66万亩,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110.3万亩,石漠化综合治理122.86万亩,草原生态修复10.1万亩,全州年供应优质苗木能力达到1.2亿株,全州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45%增加到2021年的57.8%,年均增幅达1.28%。湿地保护率从2012年的30.75%增加到2021年的55.6%,年均增幅达2.49%。
重点实施了红河哈尼梯田元阳核心区沟渠整治、大屯海水库清淤扩建工程、长桥海扩建和“两河”水生态治理等一批生态修复项目,水域岸线管控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全面完成179条河流、5个湖泊管理范围划定工作,划定长度552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35.33平方公里。石漠化扩展趋势得到有效遏制,重点流域生态得到有效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不断扩大。
坚决守护生物多样性宝库
十年来,红河州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为基础,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7998.96平方公里,占全州面积24.86%,将各种珍稀保护动植物纳入了保护的范围,生态系统的联通性、完整性进一步提高。
红河州以自然保护地为载体,建成自然保护地41个,总面积29.12万公顷,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9.05%,开展了滇桐、华盖木、多歧苏铁等20多种极小种群重点物种拯救保护项目,开展了天星蕨、毛果木莲、东京龙脑香等1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工作,有效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
红河州以可持续利用为重点,推动动植物物种质保护利用,建立石屏青绵羊、弥勒红骨山羊、大围山微型鸡保种方案,保护区被命名为云南省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
组织开展了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全州已收集并提交资源485份,为红河州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保持生物多性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以样板示范为带动,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哈尼梯田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标杆,注册了“阿波红呢”和“元阳红梯田红米”等系列商标,成功推出红米糊、红米茶、红米酒等系列产品,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完成绿色产品认证5家企业8个产品,完成有机产品认证11个,授权15家企业使用3个遗产标识,保护与利用统筹推进成效明显。
下一步,红河州将咬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统- -思想步调,埋头苦干、艰苦奋斗,秉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文明的理念,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共同建设清洁美丽新红河,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