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州各地加大力度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石屏县、屏边县、蒙自市、开远市、弥勒市、元阳县、泸西县等13个县市创先争先,因地制宜出实招,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各具特色。其中,成功脱贫摘帽后的石屏县,立足当地实际,全域推进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攻坚行动,既美了乡村,又聚了民心,走出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石屏路径。
7月13日,红河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石屏县召开。会上,州委书记姚国华强调,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收官交账之年。当前,离年底交账所剩时间不到半年,时间紧、任务重,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工作重点,攻坚克难,加快补齐短板,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当天,与会人员还先后深入石屏县坝心镇龙港村、大桥乡大平地村、异龙镇小水村,实地察看了3个村庄,亲身感受了石屏县推进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的成效。
现在的石屏县乡村,已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请跟随记者的文字和镜头,再次去感受新时代新农村的蓬勃脉动。
成功脱贫摘帽后,石屏县立足当地实际,全域推进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攻坚行动,既美了乡村,又聚了民心,迈出了巩固脱贫成果再出发坚实步伐,打响了乡村振兴“当头炮”。
巩固成果 高位推动大清理大整治
脱贫摘帽后干什么,如何更好衔接乡村振兴?这是摆在各个脱贫摘帽县党政领导面前的一道现实问题。带着这一问题,石屏县大桥乡积极探索行动,于2019年初在大平地村探索拆除部分残垣断壁的破旧房屋,并随即因地制宜进行绿化美化、建设公共场所,以求在人居环境提升领域打开工作局面。经过清理整治,村里的破旧房屋和残垣断壁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地、小花园、公共停车场等。大桥乡的这一做法赢得了群众支持,得到了上级认可。
随后,石屏县发源于大桥乡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攻坚行动拉开了序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脱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是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抓手。”石屏县委书记张鹏程表示,县里将按照中央、省、州关于提升城乡人居环境三年行动计划有关要求,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热切企盼,突出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提升“乡村颜值”和百姓“幸福指数”。
大清理大整治,清什么?石屏县目标明确,首先从拆除农村危房、废弃烤烟房、破旧厂房、工具房、废弃畜禽养殖建筑物、露天厕所、破败围墙、残垣断壁等构筑物开始,竭力为村庄留白,为农村发展留下足够空间。作为文献名邦,石屏县在依法有序拆除违章建筑、推进危房改造、整治残破墙体、治理村庄环境的同时,做到不挖山、不砍树,保护好传统村落的水系文脉、田园特色、古居老宅、古树名木、古墙古井、乡贤文化等,在保护中挖掘、弘扬、传承,实现“看山望水留住乡愁”目标。结合“拯救老屋行动”,该县已修缮97栋老屋,传统民居的修旧如旧,促进了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自2月18日在大桥乡召开现场会以来,石屏县已开展了115个行政村(含3个社区)、621个自然村的拆临拆违,拆除面积128.49万平方米。
美化乡村 落细落小全域雕琢
清理之后建什么?石屏县思路清晰,即建设“五小三公一体系”,建设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小广场,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完善垃圾污水收治体系。
“田园风光是农村最美的风景,蔬菜林果是农村最好的绿化。”拆除之后,石屏县围绕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利用乡土树种,突出乡村气息,综合提升村庄人居环境。
走进大桥乡大平地村,只见家家门前整整洁洁,村道街巷干干净净,以前人们掩鼻而过的垃圾场,现在成了小花园、小菜园,破旧老屋、违章建筑被拆除后平整出的空地上,建起了村民茶余饭后休憩的小公园。漫步在石屏县“高颜值”的坝心镇老街村委会龙港村的乡间小道上,只见“曲径通幽处,家家花木深”,修葺一新的屋外小院、用心改造的垃圾分类点、干净整洁的冲水厕所、旧渔船做成的花池,随处可见的点滴都令人耳目一新。
中午时分,日头正高,热浪翻滚。有着1800多人的异龙镇大水村委会仁寿村,工人们正忙着拆临拆违、平整地面、铺设管道。村办公楼前,原先的猪圈、厕所、粪草堆已被拆除,余下的空地被平整为广场。村干部告诉记者,下一步,这里将植树种草,美化绿化环境。仁寿村一组组长李庆荣说,他所在的巷子,原先路两旁全是猪圈、简易厕所,既窄又乱,一到雨天污水横流。他带头拆除了自家的猪圈、厕所、洗澡间,让出了100多平方米,其他群众也自行拆除了不协调建筑,巷子一下子宽敞起来。到访时,工人们正在这里铺设下水管道,之后,将铺建水泥路,方便村民出行。目前,仁村寿已拆除12507平方米,清运土方3049立方米,涉及农户109户,为建设美丽乡村腾出了空间。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大清理大整治中,石屏县把“厕所革命”作为其中的重要环节。该县在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建设全覆盖的基础上,以“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水冲厕+村庄污水处理设施”的方式整村推进,加快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和自然村公厕建设,已新建完成村委会公厕26座,农村卫生户厕21248座。
农村垃圾处理是大清理大整治中必须解决的又一难题。经过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完善,该县探索出“就地分类、源头减量”工作机制,并逐步建立健全“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乡)处理”垃圾处理模式,持续巩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县创建成果,补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短板,实现村庄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截至目前,该县112个行政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921个自然村建立保洁制度和垃圾收运处置群众参与机制,共建成垃圾中转站15个、垃圾房770个。
衔接振兴 群策群力打开局面
大清理大整治涉及群众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石屏县下定决心,探索完善了党建引领、干部带头、群众主体等工作机制,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提升人居环境的热情,群策群力为乡村振兴打开了新的局面。
面对攻坚之战,石屏县像抓脱贫一样,提高站位谋划,及时在大桥乡召开了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并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常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大清理大整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大清理大整治攻坚行动。同时,建立挂牌督战机制,确定33名县级领导作为督战员对9个乡镇实行挂牌督战,推动整治行动有力有序开展。同时,整合4250万元资金切块下达各乡镇,用于保障大清理大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工作中,该县坚持问题导向,提出让村干部带头示范的工作方法,即凡涉及私搭乱建的村寨,各级村组干部要敢于担当,发扬“跟我上”的风格,带头拆除。在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的工作很快做通了。异龙镇小水村委会小水村的拆除工作一度难以推进,村党支部书记杨有才带头拆除自建的钢筋水泥房,拓宽了进村路面。在杨有才的带动下,村里30余名党员积极响应,带动全村村民及时拆除相关建筑18000平方米,为村子绿化、村庄发展腾挪了足够空间,进村道路由原来的“羊肠小道”变为大路,出行便利多了。村民普遍反映,拆临拆违拆出了新模样,每人牺牲一点小利益,方便了别人,也方便了自己。
大桥乡杨家田村原本空间狭窄,车子进村掉头十分困难,部分村民有车无法开到家门口,很多青年外出务工都不愿回村,谈了女朋友也不好意思带回家。在本次大清理大整治中,该村把一些残垣断壁和私搭乱建的建筑物进行了拆除,拆出了停车场和公共道路,拆出了和谐。村民杨保银主动拆除自家门的前厅、门前的厕所,让出了大片空间,得到村民的一致点赞。
通过各村庄的示范带动,村民们逐渐意识到,拆除各类不协调建筑后,不仅村子绿化越来越好,车子进出也方便了,公共停车场、公共厕所、公共道路让村民享受到了实惠,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支持人居环境提升工作。
坝心镇龙港村位于异龙湖畔,空气清新、环境清幽,村内的广胤霜钟曾响彻异龙湖上空,是远近闻名的特色景区;村史馆建设古朴典雅,内容丰富,记录着村庄辉煌的昨天和对未来的憧憬,记载着文献名邦的点滴。龙港村以优越的区位和厚重的文化得到了瑞湖明珠文化旅游(石屏)有限责任公司的青睐,该公司准备把龙港村打造为中国风文化研学及康养旅居示范村。项目的引进,让村庄的幽美环境提升了价值,也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最好践行,为全县乡村振兴作出积极探索。
启示:善作善成推动乡村振兴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村庄干净整洁是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乡愁得以安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乡村振兴了,环境变好了,乡村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要继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乡村建设得更加美丽。石屏县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的探索实践,对全州乃至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
启示一:党建引领强组织
坚持党建引领,高起点谋划推动,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衔接乡村振兴的切入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探索基层治理路径,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为整治工作注入强劲动力。“一把手”亲自推动。成立领导小组、建立挂牌督战机制,切实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推动,乡镇、村党组织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构建了“县委领导、部门指导、乡镇主抓、村级落实、村民主体、全民参与”的工作体系。党员干部示范带动。加大基层党支部书记培训、教育、引导力度,增强村组干部推动环境整治责任感、使命感,发扬“跟我上”风格,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异龙镇小水村党支部书记杨有才、大桥乡大平地村村民小组组长施保官等带头拆临拆违,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村规民约促进推动。将村庄规划管理、村庄卫生保洁、村民文明行为规范纳入村规民约,促进推动广大村民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形成爱护维护村庄环境的行动自觉。
启示二:找准突破开新局
分层分类推进,采取“组织动员—排查摸底—入场拆除—考核验收—资料归档”的工作步骤,立足实际找到突破口,试点示范全域开展,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全面推进。解决痛点。从影响村容村貌,但无人居住的废弃建筑物、露天厕所、破败围墙、不协调建筑等拆起,于细微处打开突破口,解决村民长期以来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发展痛点。疏通堵点。直面多年形成的私人占用公共用地、乱搭乱建挤占公共道路等问题,拆除各类违规建筑,拓宽进村入户道路,疏通影响村民出行的堵点。攻克难点。着眼村庄长远发展,按照“五小三公一体系”机制推进工作,逐步攻克缺少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公共道路等难点问题。
启示三:整合资源齐攻坚
举全县之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部署落细落实、责任到人,项目推进有保障、能落地。整合力量推进。根据工作需要立足全县整合力量,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住建、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责任,各司其职推进工作落实,乡镇、村组主动担责,负责具体工作落实。“真金白银”推动。从全县角度统筹安排,确保力量向重点工作倾斜,共整合4250万元资金切块下达各乡镇,有效保障整治工作顺利推进。长效机制保障。县、乡、村3级一盘棋联动谋划,形成领导小组、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总支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各负其责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大清理大整治长效有序衔接乡村振兴。
启示四:群众主体聚合力
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实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行动中,发动群众参与、发挥群众力量,推动实现乡村美丽、庭院整洁、乡风文明。组织群众。通过召开群众大会,以疫情防控为契机,采取群众听得懂、可接受、能理解的方式讲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逐步做通思想工作,打开群众心结。发动群众。发动群众参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征求乡贤、村民代表意见,召开村民会议,发掘群众智慧,共同完善村庄布局、发展规划,让各项规划符合客观实际、贴合群众意愿、满足发展需要。教化群众。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载体,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庭、好媳妇等系列活动,让群众在互相比拼、互相学习中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树立生态环保意识,潜移默化提升清洁家园标准,逐步培育文明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