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大桥乡党委、政府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秉承“坚韧不拔,善作善成”的石屏精神,在大桥乡大平地村以“巩固特色产业”为主轴,以人居环境提升为主线,以携手共建民族团结家园为出发点,大力实施“产业兴村、生态美村、改革活村、民生惠村、民主治村”5大行动,扎实推进产业基础提升、空心村整治、“两污”治理、厕所革命、庭院改造、村史乡愁、党建教育、绿化亮化,探索出大平地村生态与产业、治理与管理、环境与民生互动并进的乡村振兴之路。
一是聚焦村庄整治打造宜居家园。大桥乡党委政府始终秉承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保持风貌、延续文脉的理念,以治理空心村为根本出发点,采用“一户一方案、一步一景点”的工作模式,围绕“绿色、生态、人文、宜居”的基调。在大平地村召开党员、群众会议13场次,走访、座谈346人次,为打造“宜居大平地”统一群众思想。采取党员先行,干部带头模式撬动拆临拆违、庭院改造、厕所革命等工作,实现全村拆除猪圈、空心房等建筑物5000余平方米,改造户厕90余座,改造庭院4个。同时,在大平地村投资150万元,修道路,建广场,建公厕,建停车场,绿化村庄,治理两污等项目,提升大平地人居环境。
二是聚焦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大桥乡党委政府紧扣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坚持宣传发动、党员带动、利益驱动、项目推动四轮并进。在大平地村投资650万元实施大桥乡自然能提水项目,该项目绿色环保,不用电,不用油,利用自然能将水提到600米高度,每天每台设备可提水1500立方,实现“水往高处流”,满足大平地村2000 余亩田地生产用水,实现大平地村从原来的玉米、芋头等传统种植调整为火龙果、荷兰豆等果蔬,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向多样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果蔬交易市场的建成落地,改变大平地村以路为市的凌乱现象,降低交易成本,拓宽农户选择收购方的空间,激发农户发展产业的动力。目前,全村共发展火龙果、杨梅等水果种植1200余亩。发展荷兰豆、四季豆等蔬菜种植500余,实现大平地村年经济总收入达631.5万元,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
三是聚焦乡风文明弘扬社会正气。重振大平地村前辈“坚定不移,劈山修渠”精神,以革除脏乱,攀比、慵懒、迷信、等靠陋习,让约定俗成转变为潜在约束,倡导文明新风。在大桥乡大平地村充分利用文化阵地,以开展“文化礼仪、文艺演出、道德宣讲”等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倡导乡风文明。以开展“卫生家庭、美丽庭院、好婆媳、最美女性”等评比活动,进一步弘扬大平地村传统美德。以开展“明白人带头人、劳动模范、民族团结示范家庭”等评选活动,培树典型,示范带动,形成大平地村革陋习,讲文明、守法纪、有道德、敬长辈、讲诚信的浓厚氛围。
四是聚焦村庄自治注重党的引领。村庄治理有效,不仅体现在良好的村内环境与生态环境上,更体现在管理体系的健全、产业布局的合理、人员执行力的高效上。在大桥乡大平地村采取“党组织+村民小组+社会组织”的模式,建立健全大平地村村庄治理体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法定程序参与村民小组、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各项工作。通过党支部引领,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监事会、巾帼志愿服务队”的自治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财经管理”等制度,切实调动广大党员、妇女、老年人等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积极性。消除大平地村“乱搭乱建”的乱象,遏制大操大办的陋习,改变脏乱污现象,彰显人人思进、思富的良好氛围。实现村庄治理规范有序,村务公开及时到位,村务账务清晰可查,产业布局科学合理,民生民意落地有声,村规民约执行有力。
五是聚焦民生领域提升群众幸福感。大平地村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全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万元;通过健全村内健身设施、活动阵地、休闲娱乐等村庄服务功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通过构建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组织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实现村庄治理规范有序;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等政策,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实现大平地村事事有人管、事事有人问、事事能落实的良好干事氛围,群众幸福生活指数得到有效提升。(石屏县民宗局 朱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