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石屏花腰彝:绣在服饰上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来源:石屏县民宗局 发布日期:2022-12-08 浏览次数:

  任何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留给世界。在云南红河石屏县,有一个古老的民族——"花腰彝",花腰彝是云南彝族尼苏支系的一部分,花腰并非自称,是他称。因妇女们的服饰色彩艳丽,精美大方,腰系绣花腰带,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花腰彝 "。

  全世界仅有的3万多花腰彝人,主要聚居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北部山区和散居峨山县。在这块古老、神奇土地上的彝族人民,以手工方式生产和制造了极其丰富、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妇女们一边劳作,一边刺绣的朴实的农村妇女,通过一代传一代,长辈带小辈,母亲带女儿,婆婆带儿媳, 口传心授这样一种古老而又传统的传承方式,讲述着花腰彝服饰上的每一个符号背后的寓意和故事,形成了花腰彝绣在服饰上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

  一是花腰彝服饰古代铠甲的形态,象征着中华民族勇敢坚毅不畏艰险的民族气节。花腰彝是古滇国时期彝族六组的“武”“乍”联盟后裔。首都“纳特”战乱时“武”“乍”联盟身着铠甲一路战斗,穿越密林迁徙到石屏龙武、哨冲一带繁衍生息,属云南彝族尼苏支系,俗称“花腰彝”。所以花腰彝服饰至今保留着明显的古代铠甲形态。花腰彝女性用一针一线的温柔,镌刻祖先和历史,那些生死拼杀、漫长迁徙、图腾崇拜、自然物等全部绣成花团锦簇的模样,服饰的各部配件,几乎都有一个悲欢离合的故事,或喻指开天辟地,或暗示祖先迁徙,或记述征战拓疆,或表白某种崇尚,象征着我们花腰彝群众面对困境敢于斗争,是一个勇敢的、刚毅的、坚强的民族。

  二是花腰彝服饰红红火火的色调,象征着中华民族驱散黑暗追求安定的民族信仰。花腰彝崇尚红色,整套服饰以红色为主色调,他们对红色的崇拜与火有密切的联系。火够带给人们温暖、力量;他们认为火是一种神,可以驱散黑暗中的一切鬼邪,给人们带来平安。他们对火的崇拜转化为对红色的喜爱,于是把红色点缀在服饰上红色火焰纹样图案绣满了他们的衣服,花腰彝妇女的服饰上,以领口上的齿牙形太阳圆圈纹为中心,从肩峰、袖口到下摆,全织着火红的火焰纹图案,既如太阳喷发的烈焰,又如像一团团正在燃烧的火焰,反映了他们对火的拜,所以红色也成为了花腰服饰的色彩基调之一,花腰舞视红色为生命之色,寄托了浓厚的情感,七色光里面的红色是主色调,是什么都掩盖不了的,红色象征着去灾灭邪,给人们带来幸福,同时也象征着彝族人像火一般热情勇敢的民族性格。

  三是花腰彝服饰美轮美奂的图案,象征着中华民族热爱自然崇敬质朴的民族心态。绣花的图案灵感来源于生活。其中,植物图案以彝族“花王”马缨花在刺绣服饰中最为常见;动物图案以喜鹊、鸳鸯、蝴蝶等鸟、虫类为主;几何图案是运用最多、流传最广的图案,它是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对客观事务的图形再现,反映着先人们开辟新天地和不忘故土的情怀。花腰彝女性服饰腰部的飘带,多以绿色珠串和红色绒球组成,与其相对应的是帽子上方离奇的一根根绿色珠串和红色绒球。花腰彝女性长衫的肩部装饰也多用绿色。绿色在花腰彝服饰中的使用从侧面反映出彝族人生化的地方,树林和草地密布,而善于观察生活的花腰彝族人将一切能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喜爱融入到服饰色彩中,生动有趣地反映了花腰彝族人认识自然、崇敬自然的质朴心态。

  四是花腰彝服饰层层叠叠的配饰,象征着中华民族坚贞爱情繁衍后代的民族美德。花腰彝自古实行一夫一妻制,彝族青年将花腰带视为最珍贵的物品,视为坚贞爱情的象征。当姑娘在共同劳动中或通过其他媒介爱上小伙子后,便会用各色丝线精心绣制有花朵、蝴蝶、小鸟等图案的花腰带,送给小伙子以表达自己的心意。小伙子如果满意,也把揣在怀里的手镯或耳环给姑娘戴上,表示真诚相爱。作为花腰服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兜肚,她穿戴于妇女的前下端,遮住妇女们的下腹,是花腰彝先民对女性生殖的崇拜和繁衍子孙后代的重要标识。它的穿戴包含的文化内核与大自然、生命、神灵、梦想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这源于自然、超于自然的神秘想象中,隐含着富于启迪的人生哲理,是崇尚自然、人性的和谐统一。

  五是花腰彝服饰巧夺天工的绣艺,象征着中华民族勤劳朴实智慧含蓄的民族精神。花腰彝把一个女人会不会刺绣,作为有没有出息的重要标准。当姑娘长到八九岁时,母亲就会指导她们学习刺绣,到十四五岁时就能独立制作,到青年时期已技艺精湛。一套花腰服饰由数十种配件组成,共需要一公斤左右的丝线,一针一线绣成。为了制作一套可以和别人媲美的服饰, 她们往往要花数年心血。制作时,姑娘们首先用纸剪出花样后,把花样粘贴在红、白、蓝等颜色的布料上,然后用彩色丝线沿花样或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花卉图案进行刺绣,然后把数十种不同纹式和图案的刺绣品拼揍起来,就缝制成了一套精美的服饰。每逢传统节日、迎宾待客、走亲赶集、男女青年约会和其他社交活动, 妇女们都要穿戴上自己巧手制作的盛装, 风姿绰约如群芳竞艳, 使彝乡大增美色。

  花腰彝服饰按照年龄有中老年装、青年装、少女装之分,区别在于图案和色调的搭配。中老年装倾向于突出黑色和蓝色,青年装、少女装倾向于突出红色和蓝色。近来,制作花腰彝服饰的一部分人改进和创新一些款式,但总体保持传统基调,这是传承的需要,也是必须强调传承要接地气,不能外开原本的固有元素搞不着边的创新。

  石屏县的花腰服饰就记载了“花腰彝”的发展历史,是具有民间文化价值的标志性代表。1996年、2008年哨冲镇曾被原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花腰歌舞、刺绣)之乡”。2005年11月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龙武镇为“花腰刺绣工艺之乡”。彝族(花腰彝)剪纸2006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彝族(花腰彝)刺绣、服饰2013年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目前,石屏县正加大力度进行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花腰彝服饰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瑰宝,将云南石屏少数民族的文化符号和民族形象,必将再次焕发出耀眼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