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石屏县:推动文化繁荣,持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23 浏览次数:

石屏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正确把握、妥善处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深入谋划推动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各类文化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重在平常,依托异龙湖“中国最美高原湖泊专用赛道”定期举办马拉松、环湖自行车公开赛等活动,利用春节、彝族火把节、矻扎扎节、杨梅节等节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大联欢晚会、民族民间歌舞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族群众聚在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动起来,营造浓厚节日氛围。

创造性转化民族特色文化。深入挖掘整理彝族、哈尼族等民族特色文化,将花腰歌舞、花腰刺绣等非遗文化有机融入到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广泛采集各族群众共享的文化符号和标识元素,认定非遗项目4类72个、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91人,建成21个县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统筹推进非遗“五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社区、校园、乡村、企业以及文化礼堂的五种传承传播方式)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7+N进”活动,将省级非遗项目彝族濮拉鼓舞和笳波乐器表演有机结合,在原有舞蹈基础上改进创新,编创成集艺术和体育为一体的特色课间操——《彝族鼓舞大课间》,推广成为中小学学生的日常性课间操,与常规课间操轮换,不仅“舞”出当地人民的豪情壮志,敲出振奋大地的声音,也点燃当地青少年学非遗、秀非遗、用非遗的激情,“非遗课间操”被人民日报、云南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入选云南省2024年“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被学习强国平台收录;组织非遗保护项目传习所免费开展民族文化培训,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担任教师,培训学员280余人次,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承人,李怀秀、李怀福姐弟多次登上国际舞台,展示石屏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石屏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统筹推进文化与经济相融共促。立足石屏古城、袁嘉谷故居、郑营历史文化名村、米轨小火车、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等资源,探索推进“农旅+文旅+体旅+博旅+铁旅+智旅”六旅融合发展,持续扩大“旅居云南·来石屏过好日子”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全国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跨区域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取得成效,“百年米轨小火车”入选全国第二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仅2024年1至11月,石屏县共接待旅游总人数317.56万人次,同比增长10.56%,旅游总花费392049.56万元,同比增长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