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仅要产业兴盛,还需要文化浸润。近年来,新城乡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文化振兴对乡村产业、人才、生态、组织振兴的重要推动作用,着眼“引导群众、凝聚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凝聚党群团结奋进力量,全乡文化振兴事业得以有效推进。
全乡共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处、农家书屋4个、篮球场18个、足球场1个、农民文化广场5个,均配有体育健身器材。
整合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和文体活动室等场所资源,配齐体育设施、文艺演出器材和科教图书等各类物品,结合农民生活和本地特色,通过理论宣讲、工间操、乡村文艺培训、文体赛事等活动,最大限度把农村文化活场所利用起来,提高使用效率。2023年,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4场。
规范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免费开放农家书屋,4个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规范农家书屋借阅,定期更新图书,各项服务常态化、规范化,为村民提供学习休闲娱乐的场所,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群众参与读书活动,增长知识和见闻。
以“巾帼心向党 奋进新征程”“三话六学”为主题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1期,参与党员群众达800余人次;举办“乡村振兴杯”篮球联赛1期;开展敬老爱老文艺活动1期,参与人次达300余人次;以“生态竹乡 编制幸福”为主题,举办“百人竹编技能竞赛”活动,有效保护和传承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竹编技艺传承发展的新路径。
通过各类活动拉满文化氛围感,带动村民积极参与到文化工作中,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群众,激活乡村“文化模式”。
凝聚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学校、妇联、共青团等部门力量,因时制宜,以春节、端午、中秋、国庆、重阳、世界读书日等节日节点先后开展“春节送春联”“植树节”“文化传承进校园”“世界读书日”“端午包粽子”“重阳敬老”等特色文体活动22次,惠及群众2000余人,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高村民文化素质,极大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同时,新城乡积极按照上级要求,举办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主题教育讲座1期,通过评典型、树新风,成功推选州级、县级最美家庭1户、县级绿美庭院5户,并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廉洁文化“强基行动”与文化建设工作融合推进,把社会主义文化送入千万家庭,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焕发新气象、展现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