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三话六学 | 新城乡:“话心愿”党群齐心 共建绿美家园

来源:石屏县新城乡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3-15 浏览次数:

  “生态竹乡·绿美新城”是新城乡的发展定位,也是全乡各族人民要共同实现的心愿。近期,为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新城乡结合“三话六学”实践活动不断完善机制、创新模式,让新城更加“生态”和“绿美”。

  党建+河长制:新城乡以建设绿色生态河道为目标,创建“党建+河长制”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聚焦清河行动、河道违法行为排查整治等,逐步形成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三位一体”的强大护河合力。

  一是做好常态化宣传。发动各村(社区)党支部,走村入户宣传引导村民自觉爱护河道环境,不要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投放到河中,自觉遵守河道保护治理规定,相互监督,发现故意污染河道环境的行为勇于制止和举报,共发放护河倡议书226份。二是开展常态化清河、巡河。党员干部带头,常态化开展“党建+河长制”志愿者服务活动,定期组织党员群众对河道及河道周边生活垃圾、枯枝杂草、河道淤泥等进行清理,确保河道监管到位、保洁到位、整治到位,实现河道治理规范化,并由各级河长常态化巡河管理。2023年以来,新城乡各站所、各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联合开展河道清理志愿服务活动12次,共清理生活垃圾、枯枝杂草等6吨。三是对重点群体着重引导和监督。由乡农科站牵头组织人员到各村开展新城河流域种植业结构调整暨茨菇规范化种植培训,引导茨菇种植农户科学使用农药、自觉将农药废弃物放到指定地点、冲洗茨菇的水不直接向河道沟渠排放、不在河道内洗茨菇等,并与村民签订承诺书202份。并同步探索引进莲藕、茭白等作物进行试种,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党建+林长制:主动发挥新城乡党委、政府保护林业资源的主体责任和主导作用,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党建+林长制”长效机制,形成“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上下贯通、横向覆盖的体系,让基层党组织在林长制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以乡党委书记和乡长为乡级总林长,建立“三级林长+网格护林员”的责任体系,通过划分责任片区、设“乡、村、组”三级林长、聘请护林员的模式,细化分工,层层落实,真正做到山山有人管、责任有人担。

  当前进入森林防火期,新城乡调动各级林长及护林员常态化开展森林防火入户宣传,并针对各个责任片区开展常态化巡林巡山活动,坚决防止野外放火、乱砍滥伐等行为发生。

  目前,通过应急广播宣传11场次,入户宣传300余人次,开展巡山巡林活动20余次。

  党建+美丽公路:坚持党建引领,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紧扣群众民生需求,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整修村道,硬化入村道路,群众的交通出行得到有效改善。

  2023年以来,为阿乌寨村、短岭坡脚村、祭天处村、苏家田村、新寨村等硬化入村道路共计约1090m,解决了泥滑路烂、道路狭窄、车辆出入拥堵的现象,改善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为乡村振兴打造了更好的硬环境。

  同时,以“总支+支部”“支部+支部”形式联合行动,按支部分路段推进“美丽公路”建设,广大党员主动“亮身份”,冲在前,示范带动广大志愿者、人民群众参与到“美丽公路”建设中。对公路沿线白色垃圾、杂草、石块等定期清除,确保路面干净整洁。

  党建+美丽乡村:构建“支部带路+党员带头+群众自治”的乡村治理模式,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为抓手,大力弘扬“典型引路法”,不断完善村规民约,规范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组织运行机制。

  依托“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新风示范村”“文明村”“石屏好人”等,树先进、评先进、讲先进,强化自我评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累计申报文明乡镇1个、文明单位1个、文明新风示范村2个、文明村2个。复审通过文明新风示范村2个、文明村3个,评选“石屏好人”1个,以典型带动、模范引领,让文明之风飞入千万家庭。

  同时,由党员干部带头,引导群众,定期开展人居环境“大扫除”行动,对村内道路、活动场所、绿化带等进行清洁管护,确保村容村貌干净整洁。

  新城之“绿”在于生态宜居、产业兴旺,而新城之“美”更在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是全乡人民共同的心愿,也是共同的奋斗目标。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让我们一起从春天再出发,向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行,坚定信心、顽强拼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齐力建设“生态竹乡·绿美新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新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