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异龙镇“三话六学”实践活动,凝聚发展“向心力”激活内生“源动力”

来源:异龙镇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3-02-22 浏览次数:

  自“三话六学”实践活动启动以来,异龙镇围绕活动内容、创新载体,通过理论宣讲、丰富活动、打造试点等形式,让“三话六学”实践活动落地落实,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让边疆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助推石屏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一、强化理论宣讲,理论武装入脑入心

  异龙镇把开展“三话六学”实践活动作为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载体,深入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到异龙湖流域、到山区的“三进两到”宣讲活动,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中不断形成宣讲话团结、党员话感恩、群众话心愿的良好局面,切实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线走深走实。一是领导带头引领学。由党政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各挂联村(社区)领学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党员群众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解读新部署新要求,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真学真懂、笃信笃行。二是全员覆盖深入学。建立“党委示范学、支部强化学、党员深入学”的学习机制,上下联动、全员发动,带动全体党员干部深学细悟,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新征程上步调一致、同向发力。三是线上线下多样学。积极拓展宣讲阵地,采取“小板凳”“小庭院”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把宣讲场所搬到村头树下、农家院落,真正让党的二十大精神“沉下去”。充分发挥应急广播优势,定时向群众播送党的二十大精神相关内容,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丰富活动载体,实践活动有质有效

  结合“干部规划家乡行动”和春节游子返乡为契机,在全镇范围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六学”活动。一是依托载体学理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组织回乡干部、村组干部、党员群众走进农家书屋学理论,“金句诵读”学重点,忆家乡发展历程感党恩,话家乡今后发展跟党走,共谋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是健康下乡学政策。扎实做好新冠重点人群动态服务和“关口前移”工作,发放“健康防疫包”,做好上门接种疫苗、印发宣传手册等各项防疫政策宣传工作,强化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有关要求的宣传工作。三是聚焦群体学经济。召开外出务工人员座谈会,就技能培训、经济知识等进行交流学习。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场招聘会,为群众提供就业咨询服务,拓宽就业致富新路子。四是部门联动学法律。在安全生产“百日攻坚”行动宣传活动中,向群众发放法治年历,向群众讲解宪法、电信诈骗、法律援助等多方面法律知识,让群众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五是寓教于乐学科技。开展“迎新春 学科技”异龙镇微型科技馆参观活动,让青少年在观察和参与中探索科学现象背后的奥秘,发现过程中所蕴含的科学思想和方法。六是丰富活动学文化。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添年味 传承民俗迎新年”“腊肉飘香年味浓”“迎新春 送对联”等一系列春节活动,弘扬传统节日文化,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领示范带动

  异龙镇以大水村委会为试点村,积极开展各类活动,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以点带面、重点推进。一是“三话”聚共识。大水村委会仁寿村依托乡村会客厅、成立团结议事会、设立心愿畅谈日。将“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纳入团结议事会,每月组织议事会成员对村庄建设、村集体资源管护、环境保护等进行讨论决策,通过议事话感恩、评比促团结、畅谈提心愿,不断凝聚村民共识,坚定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二是“六学”提素质。发扬“礼仪仁爱至极”的优良传统,发掘仁寿村农耕和渔业文化,建设乡愁馆、文化小广场,依托乡愁馆建设仁寿书屋,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大水村委会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舞蹈“响杆舞”走进大水小学,在传统文化的滋养中,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三是“两做”求突破。结合仁寿村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美的异龙湖自然风光,村党组织引领乡村旅游发展先行先试,党组织盘活资源做基础,为谋划集体经济增收作保障,党员带头做示范,为发展乡村旅游布局业态带动群众致富做表率。

  下一步,异龙镇将深入开展“三话六学”实践活动,继续探索试点村经验,按照“正面总结经验,反面列举问题”的工作思路,总结提炼经验,探索“三话六学”实践活动新模式,逐步推动“三话六学”实践活动全覆盖。不断深化活动认识,创新活动方式,积极探索“富脑袋”与“富口袋”双推双促工作模式,推进实践活动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有效结合,凝聚起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