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冲镇的多白者、邑堵两个行政村是贫困村,这两个村地理位置偏远、土地资源贫瘠、灾害发生频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较深,脱贫任务艰巨。
2016年,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派出工作队员进驻哨冲镇多白者村、邑堵村,承担起了两个村的帮扶重任。从此,红河烟草人与彝家人结下深厚友谊,为实现脱贫致富贡献智慧和力量。
弹指一挥间。四年多来,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泥泞的通村道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农业产业得到了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家家户户盖起了一幢幢新房,村村寨寨焕发出崭新的面貌。
“以前,我们村村民以种植水稻、麦子、包谷来实现自给自足,但经济比较困难,绝大多数村民生活贫困。”今年六十多岁的多白者下寨村村长罗有生深有感触地说,“近些年,党委、政府,工作队帮我们修好了路,还教我们种白萝卜、辣椒、四季豆,产业发展了,村民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好。”
普泽斌是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派驻多白者村委会的工作队长,多白者的大事小事,都是他挂在心上的事。对于下寨村现今的发展变化,普泽斌无比欣慰:“现在大家收入提升了,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我们通过加大对该村的公共设施投入,不仅修了小广场,还安置了木桌、木椅、健身设施,村民们农闲时可以到这里来晒太阳、聊天、健身。”
多白者村委会的邑堵莫村以前产业单一,村民增收渠道窄,全村整体贫困。为了攻克这里的贫困难题,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集思广益,村党支部书记普朋荣结合本村的土壤气候条件,提出了发展火龙果产业的想法,获得了大家一致同意。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还按照每株火龙果5元补助扶持种植户,经过挨家挨户动员,充分调动起村民们种火龙果的积极性。现在全村33户农户(其中建档立卡户30户)参与种植火龙果,共种植300多亩,每年可增收近300万元。
村民龙继生曾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从前靠种甘蔗、打零工,收入很有限,如今却已是村里的火龙果种植大户,种植火龙果19亩2000多株,通过自己的勤劳双手实现了脱贫致富。
多白者下寨村民董永富70多岁了,妻子还带有残疾,家庭生活困难,驻村工作队员为他家申请了各类补助,帮助老董搞生产、做家务,最近还帮老董家新建了户厕,解决了老董一家人的入厕问题。为感谢烟草的同志,老董还专门写了感谢信,每次看到队员们,他都感激地说“感谢你们烟草同志帮我干这干那,真的感谢你们啊,多来家吃饭!”
邑堵莫村的罗林华腿脚有残疾,这些年自己一个人带儿子,家中十分贫困。工作队员们把罗林华家的困难时刻记在心上,帮助他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加装了瓦顶,重装了大门,还新建了一间水冲式的户厕,随后又帮他推荐了残疾人可从事的就业岗位,让罗林华家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罗林华逢人就夸:“感谢党的好政策。是工作队帮扶我们摆脱了贫困,要谢谢他们!”
扶贫先扶智。州烟草专卖局(公司)用真情点燃贫困地区的希望之光,帮助邑堵村委会的曲左小学和塘期岭小学修缮了陈陋的校舍、修建了球场,还给孩子们分发铅笔、书包、羽毛球、乒乓球、跳绳等用具,改善了学习环境,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更多了。
邑堵村委会的曲左村,是已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阿家文的家乡。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开展文化扶贫,支持哨冲镇党委、政府修了传统文化传习馆,让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血脉持续鲜活流淌,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发展。
精准扶贫办实事,情系百姓暖人心。驻村工作队员每到一户,他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显示着脱贫攻坚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幸福生活。据统计,自2016年以来,红河州烟草专卖局(公司)连续向多白者和邑堵派出驻村工作队员累计达到22人,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27.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