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74249-398
-
发布机构石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石政发〔2019〕27号
-
发布日期2019-09-19
-
时效性有效
石屏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石屏县 “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18—2020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有关部门:
《石屏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细则(2018—2020年)》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9年4月15日
石屏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细则
(2018—2020年)
石屏县“厕所革命”三年行动实施细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一部手机游云南”和石屏全域旅游发展等工作的实施,切实解决石屏县城乡公厕和旅游厕所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配套设施不全、管理水平低,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低等问题,结合石屏县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目标任务
(一)城乡公厕抓建设提升。2018—2020年期间,因地制宜地建设提升全县城市公厕20座(其中,新建10座,改造10座);改造提升乡村公厕72座;改造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5690座。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运营专业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人性化、监督社会化、使用文明化,逐步从城市扩展到农村,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厕所脏、乱、差、少、偏等突出问题,建立以独立式公厕为主、活动式公厕为辅、社会厕所对外开放的网络格局,基本实现“布局科学、数量达标、管理规范、群众满意”的目标。其中,县城区应达到5座/平方千米,繁华地段500—800米有1座公厕,达到《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乡镇镇区达到2座以上、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达到1座以上水冲式卫生公厕全覆盖。(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石屏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旅游厕所抓精品建设。围绕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目标,打造精品旅游厕所,在县城区、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点、旅游小镇、旅游景区(点)、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旅游交通沿线、加油站点内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20座。其中,2018年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9座,“厕所革命”向有旅游资源的贫困村倾斜,厕所管理服务、科技应用、文明理念进一步强化;2019年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6座,着力推进厕所均衡布局,厕所数量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景区内外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基本缓解,厕所管理有效机制初步建立,厕所科技运用水平全面提升,文明入厕新风尚逐渐形成;2020年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5座,厕所全域布局格局基本形成,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科技运用体现充分,文明入厕理念深入人心。(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三)农村户厕抓普及。2018—2020年期间,新增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15690座,到2020年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到50%以上。有效解决农村户厕中旱厕数量较多、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低及少数地方无户厕等问题。(县农科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州生态环境局石屏分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工作重点
(一)编制专项规划
结合实际,依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GB50337—2016)、《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云南省农村厕所改造建设技术指南(试行)》,明确城市公厕具体布点及坐标位置。各乡镇要制定乡镇、行政村公厕改造提升工作计划、实施细则和方案,形成以独立式公厕为主、组合装配式公厕为辅、临街公共建筑内公厕开放的格局,达到布局合理、数量充足、卫生环保的目标要求。(县住建局牵头;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明确建设改造标准
城乡公厕:围绕全县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乡村振兴战略和“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实施,按照《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CJJ14—2016),坚持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撤则撤原则,城市主干道、交通枢纽、商场、公园、广场、景区等人口密集公共场所的城市公厕原则上达到城市公厕一类标准,一般地段达到城市公厕二类标准;农村公厕按照“清洁卫生、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原则改造建设卫生公厕,改造后实现有墙、有顶、有冲水及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厕内清洁无蝇蛆,基本无臭味;农村公厕应与各类生产生活服务设施紧密结合,可配建经营性用房,便于管理维护,纳入村庄保洁管理主要内容,避免区域内形成孤立公厕无人管护或加大养护成本。(县住建局牵头;县农科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卫生健康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旅游厕所:全县拟创建5A级的旅游景区、高速公路沿线、县级以上主要旅游城市旅游厕所要100%达到AAA级标准;4A 级旅游景区内AAA级厕所比例不低于40%;二级以下公路沿线、交通客运站(点)、大型旅游娱乐、购物、餐饮经营场所旅游厕所达到AA级以上标准;3A级以下景区、旅游村(含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村庄)、旅游类特色小镇(含具有一定旅游资源的集镇)、公路沿线加油站、加气站、充电站旅游厕所达到A级以上标准。(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住建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农村户厕:拆除重建的农村危房、易地扶贫搬迁以及农户新建的住房,按照“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的要求,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户厕。其余农户住房原则上以“水冲厕+装配式三格化粪池+资源化利用”方式为主,开展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无害化卫生户厕要求入户进院,有条件的地区和寒冷地区提倡入室。化粪池所选位置应避免粪液直接排入水体。有条件的村庄应采取生态处理等方式对化粪池的出水进行自然消纳处理,引导农户对粪渣资源化利用,成肥还田。鼓励农户以投工投劳或自备砖、砂石、水泥等建筑材料的形式参与建设。提倡将农村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进行资源化利用。(县农科局牵头;县住建局、县卫生健康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州生态环境局石屏分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三)补齐公厕建设短板
摸清城乡公厕布局现状和类别底数,通过旧城改造、道路拓宽、拆临拆违等途径配建、还建和改建足够的公厕,在城市新区建设、大型综合开发项目和各类新建商住小区等规划建设中,应依据《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12),按照每500米范围1座的标准同步规划设计配建二类以上公厕,确保补齐旧城区公厕建设短板和新城区公厕建设不欠账,避免后期选址定点建设难等问题;各乡镇要切实推进集镇区和行政村村委会所在地公厕改造提升,村庄新建公共服务设施或活动场所时,应配建公厕。(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科局、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四)提升公共服务功能
突出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注重公共厕所功能和软、硬件建设,达到设施完备、功能实用、通风良好、清洁卫生,外观风貌与周围环境和谐,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满足游客及居民需求;进一步对现有厕位数量明显不够或女厕位占比较低的公厕实施改造提升,解决人流集中区域或旅游景区入厕难的问题。县城区一般地段男女厕位比应达到2∶3以上,商业繁华地段、体育场馆和其他交通枢纽等人流集中场所男女厕位比应达到1∶2以上。关爱特殊人群入厕需求,人流密集区域、旅游景区或高速公路服务区公厕增设第三卫生间(家庭卫生间)以及盲道、轮椅坡道、扶手抓杆等人性化设施设备。(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自然资源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农科局、县工信局、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五)推广先进处理工艺
推广使用低用水、低能耗、零排放、零污染、占地小的智慧环保公厕,以及低碳环保、泡沫生态公厕和其他类型生态环保公厕,采用人性化、易维护、高效率处理技术,加强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应用微生物处理、沼气化粪及自然化解污物粪便等处理工艺,积极探索高原寒冷地区厕所粪污处理防冻措施,实现厕所技术运用全面升级。鼓励公厕清扫保洁使用再生水。(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州生态环境局石屏分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三、创新管理服务模式
(一)创新建设管护模式
探索建立城市公厕、旅游厕所、乡镇集镇区公厕市场化、多元化建设运营模式。1.“以商养厕”模式:运用市场化手段,采取公厕与相应商业门店“捆绑”的“以商养厕”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厕建设和运营。2.“厕所综合体”模式:拓展“生态厕所+驿站”模式、公厕配套服务功能及建设公共厕所综合体,引导公厕成为微型商业中心。3.“连锁化经营”模式:依托交通公路沿线散客服务中心、休息服务区、自驾车营地、加油站点等,利用集合特色餐饮、商品零售等新业态的连锁标准化经营实体,不断丰富服务功能。4.“专业化企业建设运营”模式:增加政府投入,引导企业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助、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厕所建设管理运营。5.“购买集中管养”模式:公厕业主通过购买专业化企业服务或委托专业保洁企业承担公厕管养,鼓励引进专业化、集团化厕所管理企业对公厕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管养,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金融支持的多渠道筹资模式。(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农科局、县卫生健康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厕所革命要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健全管理制度,坚持“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加快建立完善运营管理、检查维护、考核监管、监督奖惩等管理服务机制,建立公共厕所所长责任制、日常保洁责任制,配齐管养人员。积极探索以奖代补、以补促建等措施,制定具体管理办法和服务标准,建立并完善“属地管理、分片包干、部门负责”责任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为广大群众和游客提供便利服务。将社区、集镇及村庄公厕保洁、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纳入社区及集镇、村庄保洁责任范围。(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文明办、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县卫生健康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三)开放临街公建自管厕所
建立开放共享机制,动员沿街单位、宾馆饭店、商场超市、商住小区配建等公共建筑内的厕所免费开放;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社区)、村(居)民小组的厕所一律对外开放,实现资源共享,按照公厕要求进行管理。(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工信局牵头;县文明办、县发改局、县交通运输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四)公开服务内容
在做好“城市公厕云平台”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公厕引导牌配置,标识方向和指引距离等要清晰,方便群众和游客在最短时间内找到最近的公厕;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各类公厕公示牌,标明厕所类别、管理单位、责任所长、保洁人员、监督电话、开放时间等内容;管理制度、设施配置和服务内容要上墙,接受监督。(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文明办、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五)加快APP云平台建设
结合“一部手机游云南”的实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完善城乡公厕和旅游厕所定位、开放时间、厕位数量、意见反馈等信息内容,实现公厕电子地图、位置查询、信息服务和游客满意度评价等便捷查询和动态管理。(县住建局、县文化和旅游局牵头;县工信局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六)加强单位厕所管理
党政机关、学校、医院、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要加强内部厕所管理,安排专人负责,建立保洁制度,落实保洁责任。学校、医院等单位要率先开展卫生文明厕所创建活动。(县住建局、县卫生健康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配合;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财政政策:2018—2020年,城市公厕建设州级财政根据年终建设绩效评价结果,按照城市新建5万元/座,提升改造2万元/座的标准实施以奖代补;村庄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建设,州级财政按照省级补助资金1:0.5的比例进行配套,即按平均200元/座标准给予配套,县级以“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助。各乡镇、各部门结合实际安排专项资金,积极保障厕所建设管养经费。
其他政策:非经营性城市公厕建设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应,经营性城市公厕用地以租赁、出让等有偿方式供应。乡镇、村委会(社区)公厕可以使用集体用地进行建设,景区景点的旅游厕所用地依法依规按照批次、独立选址方式进行审批;公厕水电价格按照相应类别价格水平执行。
(二)建立工作机制
成立石屏县“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附件1),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各乡镇长为成员,统筹协调全县“厕所革命”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住建局。
(三)落实主体责任。按照“县级统筹协调负总责、各级抓落实”的原则,落实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责任,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厕所革命”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及实施细则,分解任务,压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完成。各乡镇要于2019年4月底前制定实施细则和实施计划,报县“厕所革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县财政局负责县级配套补助资金的落实,确保专款专用;县住建局负责指导、督促乡镇开展城乡公厕新建和改造工作推进落实;县文化和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旅游公厕的新建和改造工作推进落实;县农科局负责农村户厕改造建设的协调、指导、督导检查和考核验收工作;县交通运输局负责协调督促城市公交场站、公路沿线、车站等交通公厕建设管理和改造对外开放;县工信局负责协调城市餐饮场所、超市等公厕建设管理和改造对外开放;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 、州生态环境局石屏分局按职责分工,对公厕项目的相关审批工作开通“绿色通道”。
(四)开展督查考核
县人民政府将加大对“厕所革命”建设目标任务的检查考核力度,并纳入年度重要考评内容。县文化和旅游局、县住建局、县农科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分类考核办法。有关部门要建立考核机制,将“厕所革命”各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制定年度目标,定标准、定责任、定时限,年初分解任务,年中督促检查,年终考核验收。各乡镇要将“厕所革命”纳入年度工作重要内容,加大文明入厕宣传教育,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形成自觉维护入厕环境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