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90511-176
-
发布机构石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2-20
-
时效性有效
龟背上的沉香往事
石屏的美想必是酒装在坛子里的,没有直上万里云端香飘九州大地,却映着清泛的月光变成了诗人笔下婉约的句子,需要旅人从内在领略它的美感。这里在夏、商、周时属中华九州之梁州,先秦时期为楚地,汉代隶属益州胜休县,西汉时称“旧欣”。唐天宝年间,当地彝族先民乌么蛮在异龙湖西北小瑞城岛修筑末束岛城,始称“石坪邑”,后移城于异龙湖西岸至今。明朝洪武年间改称石平,民国初年更名石屏。
上古扬起的风尘如今已多被混凝土所覆盖,但在现代的链接中,这座古城一如既往地占据在传说中的龟形大地上,尽管沾染了历史的尘埃而显得有些疲惫,但岁月只是在墙体上留下清晰的纹理,恢弘的架构还大体硬朗着。古城南北狭、东西长,状如椭圆形龟背。龟首向东至海日门,龟尾向西至宝秀门。城区为龟身,大街小巷分作不等的十多个片区。片区中设巷,如龟背上的大小裂片,其中隐含八卦九宫阵图布局。街巷无街不弯、无巷不曲。有的巷道多至五六折。街巷两侧屋舍相连,门户相同,给人一种处处相似,路路回环,如错入街巷的感觉。
而在中国自古以来的传说中,龟都以其特殊的外形及神格特点,表现出交融天地阴阳的意蕴,或驮土负重,或载文授法。也许正是古城丰厚的风水意蕴所散发的脉脉灵气,使得石屏人无论是科考从政还是行商坐贾都出类拔萃,“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举人满街走,秀才处处有”,是石屏县明清两代文人辈出的真实写照。连城内的小巷,都因此沾光起名为“绣衣里”、“进士里”。据说明清时有书院10座,私塾、义学上百处。古城内太史第、进士第、将军第、观察第和私家花园琳琅满目,高屋大院连片成群,现保存完整的古名宅、府第还有192座,风貌古朴的古村镇群落数量众多,并布满宗祠和司马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