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91458-561
-
发布机构石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0-06-29
-
时效性有效
石屏县推行“指挥部+战斗队+责任清单”模式全面巩固脱贫成效
石屏县始终坚持以党建扶贫“双推进”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落实到脱贫攻坚工作中,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坚持“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采取“指挥部+战斗队+责任清单”模式,坚持落实“一线工作法”,把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确保脱贫质量和成效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建强县乡指挥部,在一线统筹调度。进一步加强县乡党委对脱贫攻坚的领导,在全县整合人财物资源,健全县级指挥部和乡镇战区指挥部。一是充实县级统领指挥部。县委书记和县长担任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的“双指挥长”,人大常委会主任和政协主席担任总督导,县委副书记和分管副县长作为常务副指挥长常驻指挥部,指挥部下设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宣传报道、督查审计等6个专责工作组,从各行业各部门调整充实一名班子成员进驻指挥部办公,打破部门、行业、领域界限,进一步对全县脱贫攻坚力量进行有力整合,强化县委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建强乡镇战区指挥部。乡镇战区指挥部参照县级设立,推进县级、行业部门到乡镇报到制度,每个乡镇至少配强2名县级领导挂联,1名常委领导任乡镇战区指挥长,每个贫困村至少安排1名县级领导包保,确保9个乡镇、45个贫困村都有县级领导挂联包保。强化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由各乡镇党委书记兼任副指挥长和第一扶贫办主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细化分工,分别挂包联系到每个行政村。乡镇战区指挥部统一协调指挥乡镇力量、各级挂包部门、县级各行业部门、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共同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三是强化“五级调度”。推动县委书记、县级指挥部、县处级领导、县级行业部门主要领导、乡镇指挥部常态化开展“五级调度”,坚持一竿子插到底察实情、摸实况,吃透村情民情贫情,有效传导压力、压实责任、找准问题、促进整改,实现动态监测、分析研判“五重覆盖”。
派强村级战斗队,在一线攻坚克难。全力整合各方力量,选优派强244名驻村工作队员,组建55支驻村工作队,做到力量不减、人员不撤,持续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在村组干部中培养400多名“明白人、带头人”,集结“明白人、带头人”+“三支队伍(驻村工作队、挂包干部、村组干部)”组成脱贫攻坚战斗队,全面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带领群众攻克贫困堡垒。一是在强化组织功能上攻坚。把集中整顿作为突破口,实施“一村一策”、领导挂点联系、机关单位包村帮促、工作组综合指导、乡镇干部包村整顿、第一书记驻村协助等措施,完成309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改销号,其中贫困村基层党组织112个,带动基层党建整体提升。以深化示范引领为抓手,采取“一轮调研、一次反馈、逐项整改、分批验收”的方式,完成1217个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其中农村868个),其中创建省州县达标示范支部(总支)25个(其中农村9个)。二是在户村精准施策上攻坚。战斗队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要求,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政策的末端落实上,瞄准致贫原因抓帮扶,根据致贫原因,制定产业扶贫、联户帮扶等20余项帮扶措施,分层分级施策,精准到户到人,打通精准帮扶“最后一公里”。三是在革除陈规陋习上攻坚。战斗队每月召开贫困群众见面会,组织村民签订《革除陋习承诺书》,联手入户宣传教育,为贫困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3万余条,拔除“等靠要”病根;采取党员设岗定责、承诺践诺,通过分片划区设岗、联户包保定岗、公开承诺亮岗等方式,依托“党员户+贫困户”模式,深入开展革除陋习工作,全县农村客事办理同比减少50%。四是在提升人居环境上攻坚。战斗队从宣传动员“收好东西扫好地”要求着手,采取发放倡议书、召开群众会、组建党群服务队,对脏乱户实施手把手帮教,从“改变一户”到“带动一片”。在战斗队的带动下,各村组自发建立卫生公约、确立卫生清扫日、划定保洁责任区、签订家庭保洁承诺书,全民动员,把责任压实到个人,不断健全村庄卫生保洁长效机制。941个自然村建立了保洁制度和垃圾收运处置群众参与机制,固定1名以上保洁员的自然村有532个,全县共聘请村庄保洁员847名。
实施清单式管理,在一线落实责任。聚焦责任压实、任务落实和问题整改,对县乡指挥部成员和村级战斗队实行清单化管理。一是责任清单化。制定石屏县县级领导挂钩乡镇脱贫攻坚责任清单、乡镇党政主要领导脱贫攻坚责任清单、乡镇包干脱贫攻坚责任清单、驻村扶贫工作队员脱贫攻坚责任清单、行业主管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清单,落细落实县级领导、乡镇班子、行业部门、挂包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和村组干部的攻坚责任。建立完善责任分解机制,压实脱贫领域工作责任,严肃追责问责脱贫攻坚领域不作为、乱作为行为。2019年以来,累计纠正和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71个,处理责任人326人,有效形成“不敢懈怠”的倒逼效应,全县上下形成责任共担、协力攻坚的生动局面。二是任务清单化。制定贫困对象动态管理、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项目库建设、贫困对象“户户清”、党建扶贫等任务180余条,形成任务清单,把所有的攻坚任务都转化为项目,所有的攻坚项目都限定时间节点,所有的攻坚措施都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认真对照任务清单,科学、超前谋划好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做到工作精神不垮、劲头不松、标准不降、时间不拖,确保脱贫质量有保障。三是问题整改清单化。针对中央巡视反馈、省州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县级督查反馈发现问题,汇总梳理形成问题清单90余条,分类别分行业分层级将存在问题逐一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责任时限,并制定整改销号清单,确保问题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形成党委政府统一领导、行业部门合力攻坚、村组干部积极落实的责任共担的大扶贫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