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20240913-192231-008
-
发布机构石屏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文号
-
发布日期2022-09-13
-
时效性有效
石屏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预防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的预警通告
近期以来,亚稀褶红菇中毒事件有所增加,并有死亡事件发生。为有效预防误采、误食亚稀褶红菇中毒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石屏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如下预警公告:
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一种6-9月份生于阔叶树、针叶树或针阔混交林地上灰色至灰黑色的剧毒菌,在我县均有分布。因剧毒的亚稀褶红菇和老百姓常说的火炭菌、敷炭菌、猪鼻子菌、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极为相似,又能生长在同一环境,难以辨别,极易混淆,导致老百姓误采误食的几率很高。
亚稀褶红菇毒性巨大,病死率高,中毒后可导致横纹肌溶解,中毒后潜伏期短,一般为10分钟至2小时,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重症病人在胃肠道反应后会发展为横纹肌溶解,此时生化检验提示肌酸激酶(CK)急剧上升,通常高达数万,出现肌痛、乏力、胸闷、心悸、呼吸急促困难,有些病人出现酱油色尿(肌红蛋白尿),少尿、无尿,甚至导致急性肾衰竭,严重者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若不及时救治,平均三天既可死亡,是引起蘑菇中毒死亡的主要剧毒蘑菇之一。
因此,请广大群众一律不要采食火炭菌、敷炭菌、猪鼻子菌、稀褶红菇、密褶红菇等与亚稀褶红菇难分辨的菌种,以免亚稀褶红菇混入其中,发生中毒,人财两空!
如在进食野生菌后,出现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烦躁不安、肌肉酸痛等症状时,要尽快自行催吐(可大量饮用温开水,用手指按压舌根引起呕吐,可反复多次,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不要掉以轻心,催吐后立即前往最近的医疗机构就诊。若食用的野生菌为火炭菌、敷炭菌、猪鼻子菌、稀褶红菇、密褶红菇时,不管同餐进食人员是否出现症状或症状是否明显,均应立刻到附近的医院进行观察诊治。就医时最好携带吃剩余的菌子样品或照片,以便快速分辨出所吃菌子种类,有利于接诊医生对患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赢取最佳救治时机。
特此通告
石屏县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
2022年9月13日
剧毒亚稀褶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