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石屏县用示范引领建设发展带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

来源:石屏县民宗局 发布日期:2021-08-13 浏览次数:

  石屏县坚持把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融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等一起谋划、一起推进,聚焦“三美建设”,传承经典,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推进示范创建,提升各族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建设美丽县城更活力。坚持“湖城一体、产城融合、全域统筹”发展定位,体现“重视规划、精细管理、留住记忆”建设理念,城市形象气质显著改善。古城肌理和风貌持续恢复,“小而精、真而美”古城韵味更加浓厚。石屏县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街区、袁嘉谷状元故居等资源优势,建成古城文化街主题街区,实施27条古城街巷改造提升,从2018年棚户区改造到目前共改造2866户,拆除不协调建筑2万平方米。新增和改造城市绿化18.5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网7.6公里,建成2个健康主题公园,新建标准化停车场5个。

  建设美丽乡村更宜居。把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行动作为“惠民工程、发展工程、小康工程”来抓,聚焦难点“清”出发展空间,累计拆临拆违130余万平方米,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800余亩。围绕乱象“治”出干净整洁,清理生活垃圾28390余吨、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17000余吨、村内水塘813个、沟渠1196千米、残垣断壁7366处。因地制宜“建”出宜居村庄,结合村庄地形地貌、资源禀赋、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自身特点,突出规划、绿化、文化、整洁化,建设完善“五小三公一体系”。自2020年以来,全县共建成“五小三公”设施1000余个。建成无害化卫生户厕8700余座,106个行政村所无害化公厕实现全覆盖,“户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污水收治体系基本形成。着眼长效“管”出文明乡风。用好决战脱贫攻坚中形成的“革除陋习脱贫一批”石屏经验,在全县所有自然村建立保洁制度和卫生费农户付费制度,全县共聘请村内保洁员847人,村庄保洁形成常态化。在全县建成了异龙镇小水村、坝心镇龙港村、大桥乡大平地村、龙武镇水尾村等一批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乡村颜值”和百姓“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建设美丽湖泊更惠民。实施异龙湖综合治理,先后制定实施“三规划一办法”,全面排查污染源,从环湖截污向流域截污延伸,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整治、系统治理,累计建成管网178公里,全面关停和取缔152家分散在园区外的豆制品加工企业(户),沿湖沿河34个重点村庄截污治污设施不断完善,流域内城镇村三级生活污水、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初步完成;统筹实施完成临湖村组畜禽禁养限养和鱼塘鱼庄清理、1.84万亩退塘退田还湖、4000余亩农田土地流转等一系列重点工程,持续巩固异龙湖流域生态林建设10万亩,完成5.6万亩面山生态修复、南岸2000亩杨梅园休耕。

  传承历史文化更亲民。从历史演变、文化传承、家风传承等深挖细琢,凝聚“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精神力量,形成石屏特有坚定不移爱国情怀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进一步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取得新突破。深挖历史奠民族团结基石。通过组织专家团对石屏县历史进行深挖细掘,通过翻查县志、查找博物馆存书、走访老辈知名人士,理清石屏民族团结历史渊源。早在1949年,前龙武县长郭相卿向毛主席、朱总司令呈报《龙武起义宣言》,1951年2月,石屏少数民族代表写致敬信给毛主席,表达了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爱戴,恳请设立民族学校、成立民族工作机构,石屏人民一心跟党走有史为证。培塑典型显家国民族情怀。石屏各族先贤历来秉承团结,1926年,成立“石屏商会”,由各民族组成的“石屏商帮”铸就了“穷则思变、敢为人先、团结发展”的屏商文化。民国时期,民营企业家陈鹤亭出资修筑个碧石铁路,李恒升、张正堂私人捐赠抗日飞机,尽显石屏人民共患国难、共谋民族发展的家国民族情怀。秉承祖训续民族团结薪火。围绕袁嘉谷故居、玉屏书院等老建筑,传承了石屏历史文化名人生平经典,推动了中原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交融并进。符家营村600年来一直秉持“耕读齐家、重教守礼”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传承民族团结的基因;坝心镇龙港村四十姓氏一家亲,姓氏音符连成曲,唱响民族团结新曲。石屏县9个乡镇、112个村委会、5个社区组建200余支巾帼连心志愿队,采用“说理—示范—带动—鼓励”四部曲模式,制定村规民约200余条,覆盖村组200余个。传承文化绽民族团结溢彩。依托石屏状元文化、特色美食、民族节庆等独特“符号”,打造“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乌铜走银”为代表的民族品牌;推出状元试卷、屏阳十二景旅游产品、咗咗哩杨梅干等文创特色产品,举办野生菌文化旅游节、民国旗袍收藏展、非遗文化庭院剧场演出等活动、最美高原环湖马拉松、环湖自行车、环湖竞走等系列体育赛事,擦亮了“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异龙湖”三张名片,加深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李怀秀李怀福传习所已开办了32期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免费培训学员超过2600余人。全县开展各类民俗活动178场次,参加活动人数高达18万余次人,实现各民族同欢、同庆、同乐的美好局面。

  示范创建扩面更齐心。石屏县建成了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民族文化宣传长廊,打造了湖滨路、屏阳路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特色街区以及文化公园、焕文公园等一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广场,在乡镇开展了一村建一个民族文化广场、一村建一支民族文艺队、一村唱一首民族歌曲为主题的“三个一”活动,形成了点面结合、遍地开花的创建工作格局。全县共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2个,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60个、示范家庭200户、教育基地3个,创建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07个、示范家庭260户、教育基地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