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县以创建成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契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发展靠团结、创建促发展”思路,以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由创建型向示范型转变“提速增效”,促使全县呈现出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实施“一把手”工程,强化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聚焦“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为抓手,成立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常务副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举全县之力全面深入持久开展创建工作。先后制定出台《石屏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石屏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意见》、《石屏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由“创建型”向“示范型”转变的具体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做到指导全面到位,经费全额保障,人员选优配强,机制系统完善,考核动真碰硬,监督从严从实,构建起党政主导、高位推动、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2019年4月,与玉溪市、普洱市、楚雄州的新平、元江、峨山等7个县签署“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联盟公约”,定期开展学习走访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州(市)县联动协作。由于领导重视,举措得力,全民参与,推进了民族团结工作向纵深发展,今年1月19日,石屏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基础。坚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将创建工作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累计整合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1亿元,实施扶贫项目350个。注重将中华民族一家亲思想贯穿于精准脱贫全过程,创新实施“感情融入法”等脱贫攻坚“八大战法”,率先探索“1+4”帮扶服务等暖心兜底机制,累计脱贫9631户36288人,实现贫困人口全面清零。坚持“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将创建工作与特色产业发展双推双促,“百万亩绿色果蔬生产加工基地”让各族群众尽享丰收的喜悦,“全国重要的豆制品生产研发和深加工中心”带动10000余名各族同胞就业创业增收。创建工作中,我们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全县公路里程2545公里,所有行政村通硬化道路,电网升级改造覆盖城乡,行政村4G网络实现全覆盖,5G网络加速铺开,峨山—石屏—红河高速公路即将开工,推动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
实施“凝心聚力”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创建工作各领域、各环节,持续深化民族团结教育宣传,通过集中轮训、专题辅导等,全面抓实党员干部对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的学习培训。把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思想融入幼儿基础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有近600年历史的符家营村,一直秉持“耕读齐家、重教守礼”的传统,一代又一代传承民族团结的基因,并镌刻在杨氏祭祖致词中:“我们不仅要倡导家族的和睦团结,更要把我们这个家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依托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乡镇党校、村史馆等红色阵地资源,建立县、乡、村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25个。建成异龙湖国家湿地公园、文化公园和湖滨路、屏阳路等一批民族文化宣传长廊、主题广场和特色街区,构建起相互嵌入、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动力站。扎实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月”“千堂党课进基层”“文艺演出进乡村”以及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村、进学校、进宗教活动场所、进连队、进园区、进景区、进医院、进家庭)“十一进”示范创建工作,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五个认同”,让“三个离不开”思想植根于当代、传承新生带、播种下一代。
实施“共建共享”工程,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美丽县城”正式命名,“古韵新城·水墨石屏”韵味更加凸显,不同装束的人在这里相遇、相知、相助,自然而然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四十姓氏一家亲”的龙港村为代表,高质量打造沿湖34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环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带”逐渐形成。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迅速推进,长期困扰农村发展的“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破解,取而代之的是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庭院、小广场,美丽乡村建设得到了各族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局面进一步提升。把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作为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汇编《石屏古今民族团结颂歌》,激励后人铭记历史,感恩先贤,团结向前。突出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打造“海菜腔、烟盒舞、花腰歌舞、花腰女子舞龙、乌铜走银”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品牌。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二月初十赛歌会等群众性民族文化活动,最美高原环湖马拉松等特色体育赛事,不仅擦亮了“千年石屏城、百年豆腐香、秀美异龙湖”三张名片,同时加深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民族自豪感,凝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实施“和谐共进”工程,提升边疆民族事务治理效能。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能力提升,完善城市少数民族网格化管理,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依法保障各族公民合法权益,定期开展民族地区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民族团结稳定形势研判,牢牢掌握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权。全县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宗教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持续推进平安石屏创建,扎实开展宗教场所“五进”活动。2012年以来,先后荣获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省级平安先进县等荣誉称号,全县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096件,调解1087件,调解成功率99.18%。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稳步提升到全省第3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