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腾的红河脚下过,层层云海缠绕在你肩头……
红河岸边,彝族(仆拉)支系人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在悠远绵长的历史长河中,彝族(仆拉)先民以他们的智慧和情感,将吹奏弹拨乐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融入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是情感表达的窗口,更是见证了彝族(仆拉)支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犹如一首首悠扬的史诗,在岁月的琴弦上轻轻拨动,唤醒了人们对历史记忆的温柔回响。
历史渊源:彝族仆拉吹奏弹拨乐,乐器来源于日常的竹节、高粱叶、竹叶,主要体现仆拉人民的历史、生活、劳作、爱情等,音律多用气息控制。
仆拉姑娘普遍喜爱吹奏加波,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吹加波调,流传的仆拉小调有二、三十调,旋律优美,节奏明显。
待夜幕降临,月亮爬山竹梢头,彝家火塘升起炉火,仆拉小伙吹起“笳波”,弹起三弦,释放爱情的口哨。仆拉姑娘也吹起“笳波”“芭喔”曲调,向小伙子倾诉衷肠,诉说爱慕之意。三弦、“笳波”“芭喔”一吹一弹,相互对应,或同时吹弹,和谐美妙。
取于自然 乐器独特:彝族仆拉吹奏弹拨乐,乐器独特,由“笳波”“芭喔”“三弦”三部分组成演奏的乐器。
“笳波”——竹节乐器,“笳”本意为竹节,“波”本意为空,“笳波”本意为空的竹节。那刀村委会地处红河岸边,山高坡陡箐深,竹林随处可见,制作“笳波”只需随手削一节竹子,去除枝叶,选其中笔直的一段,刻上音孔即可。
“芭喔”——树叶乐器,“芭”“喔”为形声次,以“芭喔”吹奏出来的音而得名,制作“芭喔”只需高粱叶、竹子叶子卷起即可。
三弦———弹拨乐器,琴鼓呈筒形,用圆木剜空制作,单面蒙以羊皮,琴头造型古朴、典雅,琴弦使用丝弦或肠衣弦。
民族音乐 独特技巧:彝族仆拉吹奏弹拨乐,演奏独特。
“笳波”吹奏时,双手持加波,上下唇含住竹管,乐器簧舌放入口腔内,舌尖堵住管端,竖吹。“芭喔”的共鸣箱是双手合拢,吹响并开合手掌、手指即可听到美妙的音乐。“三弦”用拨片弹奏,音色柔和、清脆,音量较大。
彝族仆拉吹奏弹拨乐,吹奏时运用打音、波音、颤音等技法,增加了很多装饰音效果,大大丰富了旋律色彩,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同时,可一只“笳波”独奏,也可几支“笳波”合奏,还可与“芭喔”“三弦”合奏,乐曲时而柔和沉闷,时而清脆、明亮,有一种潇洒乐怡的民族风格。
得注意的是,“笳波”不像笛子、箫等乐器那样的规范音律,而是对等的打孔,音律既不按半音也不按全音,有时还得用气息控制。
非遗传承 功在千秋:匠人指尖舞,非遗传千古
彝族仆拉吹奏弹拨乐作为传统音乐,对研究民族历史,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牛街镇加强对非遗传承人的管理,开展“非遗进村寨”“非遗进校园”“非遗上舞台”多种保护传承活动,让彝族仆拉吹奏弹拨乐得到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弘扬。
民俗文化之根在民间,非遗传承之源在民众,非遗是历史的见证、传承非遗,就是传承我们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如同守护民族记忆的火种,永不熄灭,保护非遗,传承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共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