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哨冲镇龙黑山,万亩麦田宛如金色海洋,在微风中泛起层层波浪,空气中弥漫着新麦的清香。这里,一场盛大的丰收图景正在徐徐展开,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见证着农人的辛勤耕耘,展示出现代农业科技与传统农耕文明碰撞出的璀璨火花。
站在龙黑山顶远眺,广袤的麦田尽收眼底。金黄的麦浪与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收割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山野的宁静,奏响了丰收的交响曲。切割、脱粒、秸秆粉碎,一系列工序一气呵成,麦粒如金色的雨点般倾泻进运粮车,秸秆则化作细碎的草屑,还田滋养土地。
“今年小麦收成好,能够快速的颗粒归仓,多亏了这些‘铁家伙’!”种植户罗大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过去靠人力收割,不仅效率低,还容易因天气变化造成损失,有时候需要数人、数天才能完成的收割工作,现在有了收割机,一台一天就可以收40余亩,一家人的麦子,短短数小时就能收进粮仓。
每一粒粮食的背后,都是无数人的努力与付出。为确保小麦顺利收割,哨冲镇提前谋划,积极协调农机部门,组织调配收割机,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保障,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共同守护着这片金色的希望。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龙黑山万亩小麦的丰收,不仅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回报,更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颗粒归仓,意味着我们手中的“米袋子”更充实了,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稳了,而且更多的是装了自己种出来的粮食,最直观的体现出了哨冲镇对“国之大者”的坚守。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近年来,哨冲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认真落实粮食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抓好粮食生产,夯实农业基础。通过小麦、甘蓝轮作的方式,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有效稳产丰产,真正让“良田”变“粮田”,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哨冲镇种植小麦1.19万余亩,亩产340公斤左右,按当下2.45元每公斤,每亩可实现产值800余元,预估全镇总产量在4000吨左右,可助力农户增收900余万元。下一步,哨冲镇将继续以科技赋能农业,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守护好每一寸耕地,让希望的田野上孕育出更多的丰收奇迹,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哨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