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性岗位虽“小”,却承载着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改善环境的多重使命。哨冲镇以创新管理为抓手,通过科学设岗、规范监督、透明考核,不仅有效激活了本地困难群体的就业潜力,更实现了乡村治理与人居环境“双提升”,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公益岗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因需设岗,精准安置稳就业。哨冲镇始终坚持“因需设岗、以岗定员、人岗匹配、属地管理”的原则,科学设置乡村道路维护员、乡村河道(湖泊)维护员、乡村环境卫生保洁员三类公益性岗位。目前全镇共设置岗位95个,重点面向残疾家庭、大龄劳动力、重病患者家庭等困难群体,有效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兜牢民生底线。
机制创新,实现管理透明化。制定详细绩效管理方案,明确每个公益性岗位的职责、任务和考核标准,并在地图上标注出负责范围,实现“责任上肩,片区上图”。并将负责区域公示到村到组,接受群众监督,让村民成为保洁工作的“监督员”,真正实现共治共享。
同时,成立考核小组进行考核监督,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月考核。每月考核结束后在布告栏公示考核结果,对考核结果有异议的保洁员可提出申诉,确保考核公平、公正、公开。
强化保障,提升岗位归属感。哨冲镇不仅为保洁员配备必要的工具和防护用品,还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强化责任意识与操作技能。同时,为每位保洁员建立信息档案,记录工作表现与考核结果,实现全过程管理。
成效凸显,绘就乡村新画卷。哨冲镇在公益岗管理中逐步形成了“开发有序、管理有章、监督有效”的运行模式,注重岗位设置与实际需求相匹配,更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和群众参与,保障公益性岗位长期稳定发挥实效,努力实现“安置一人、幸福一户、美化一村”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