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文化是民族传承的血脉。近年来,哨冲镇通过建立健全教育激励机制、创新家校共育模式、推动非遗传承教育三大举措,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乡村教育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和文化动力。
哨冲镇建立健全教育激励机制,每季度定期召开教育工作研究部署会,每年组织开展优秀学生集中表扬。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镇党委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在全镇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村镇两级联合制定奖励标准,对在不同学习阶段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奖励。奖励机制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进取精神。通过公开表扬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让优秀学子既获得荣誉感,也得到实际支持。
哨冲镇持续开展家长夜校活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置,帮助家长掌握科学教育方法。夜校课程涵盖亲子沟通、心理健康、成长规律等多个方面,为家长提供专业指导。
家校共育:构建协同育人机制。通过定期多元化开展活动,家长夜校已形成常态化运行机制。参与家长数量稳步增加,家庭教育水平显著提升,家校合作更加紧密。不仅改善了家庭教育环境,也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形成了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非遗传承:文化浸润校园生活。哨冲镇创新性地将非遗传承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开设四弦、舞龙、民族舞蹈等非遗课程。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更让传统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哨冲民族中学普校长曾在采访中提到,“我们既然生长于这片土地,那么就有责任让这片土地的文化传承下去。“除提供必要的师资、设备及场地保障外,学校还利用各种集会时间大力宣传发动学生参与传承队伍,并对参与非遗兴趣班的同学给予一定学分奖励,营造了浓厚的文化传承氛围。
展望未来:教育生态持续优化。在全镇教育工作者及关心支持哨冲教育事业的各界人士努力下,哨冲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让学生在传统民族文化熏陶和良好的家校共育环境中茁壮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注入了持续动力。
教育是百年大计,文化是精神家园。下一步,哨冲镇将继续完善教育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家长夜校影响范围,持续深化校园非遗课程建设,推动教育实践不断创新,厚植兴乡育才沃土,为乡村振兴谱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