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政策解读
  • 索引号
    /2025-00562
  • 发布机构
    000014348/2018-00278
  • 文号
  • 发布日期
    2025-03-21
  • 时效性
    有效

石屏县2024-2025年度油菜扩种工作实施方案详细解读

一、总体要求

石屏县秉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的战略号召。在当前粮食安全备受关注的大背景下,石屏县精准定位,充分挖掘自身农业资源优势。比如,石屏县拥有独特的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冬春季节光照充足、降水适宜,为油菜生长提供了优良的自然条件。通过推广 “水稻一油菜”“玉米一油菜”“烤烟一油菜” 等轮作和间作套种模式,实现了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像在异龙镇部分农田,实施 “水稻一油菜” 轮作后,不仅提升了耕地质量,减少了病虫害对单一作物的侵袭,还显著提高了养分利用率,降低了农药使用量,为稳定扩大油菜种植面积、提升油菜单产水平筑牢根基,真正达成 “粮油兼丰、以油促粮” 的目标。

二、目标任务详解

(一)任务目标细化

依据上级下达的明确任务指标,石屏县全县规划油菜种植面积达 1.742 万亩,且各乡镇任务分配清晰合理。以宝秀镇为例,其承担了 5500 亩的种植任务,这是基于宝秀镇拥有较为平坦开阔的耕地,灌溉水源丰富,适宜大规模种植油菜。同时,全县致力于创建 1 片百亩高产示范样板,并组织打造 1 片县级样板,面积不少于 200 亩,单产目标锁定在 200 公斤以上。这一目标的设定,旨在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县油菜种植向高产、优质方向发展。

(二)技术目标阐释

技术层面,石屏县聚焦关键技术推广。适时播栽技术依据当地气候特点,精确把握播种与移栽时机,确保油菜在最佳生长环境下发育。例如,在 10 月中旬,气温稳定在 15 - 20 摄氏度时进行播种,能有效促进油菜出苗整齐。精量播种技术则通过精准控制种子用量,避免种子浪费,同时保证合理的种植密度。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简化了种植流程,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油菜 +” 轮作免耕栽培减少了对土壤的翻动,保护了土壤结构。“三精”“三化” 集成技术从播种、栽培到管理,全方位提升油菜种植水平。在施肥方面,开展区域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区域土壤养分状况,精准调配肥料比例。如在土壤氮元素含量较低的龙武镇,适当增加氮肥施用量,同时重视专用缓释肥及微量元素硼肥的补充施用,有效促进油菜生长。病虫害绿色防控方面,综合运用物理、生物和化学防治手段,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保障油菜品质。

三、技术路线全解

(一)良种选择依据

石屏县因地制宜,选择品质双低(低芥酸、低硫苷)、高产稳产、早熟抗逆、耐密植且播期弹性大的优质高效油菜品种。云油杂 28 号、云油杂 15 号等品种在石屏县经过多年试种,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这些品种不仅产量高,含油率也较高,能有效提升种植效益。

(二)种子处理要点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处理至关重要。采用油菜专用种衣剂包衣,或使用新美洲星、噻虫胺、吡虫啉等拌种,能有效预防病虫害,促进种子快速出苗和幼苗健壮生长。例如,使用噻虫胺拌种后,可显著减少苗期蚜虫的侵害,提高油菜的抗虫能力。

(三)规范整墒意义

播种前规范开沟分厢,构建合理的厢沟、腰沟、围沟体系,确保 “三沟” 相通,排灌顺畅。在雨季,能迅速排除田间积水,防止油菜受涝;旱季则可通过合理灌溉,保障油菜生长所需水分。厢宽 2 - 3 米,厢沟深 25 厘米、宽 25 厘米左右,腰沟深 30 厘米、宽 30 厘米左右,围沟深 35 厘米、宽 35 厘米左右的标准设置,是经过实践验证,最有利于排水和农事操作的规格。

(四)合理密植策略

根据不同的种植区域和条件,灵活选择人工打塘点播、人工撒播、播种器播种或无人机飞播等栽种方式。在土壤肥力较高的异龙镇部分区域,采用人工打塘点播,能精准控制种植密度,确保每株油菜都能获得充足的养分和生长空间,一般每亩保持在 1.5 - 2.5 万株。而在地势较为开阔、面积较大的宝秀镇,可采用无人机飞播,提高播种效率,同时合理调控密度,低水肥和晚播区每亩控制在 3 万株以内。

(五)水分管理技巧

水分管理直接影响油菜产量和品质。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区,依据土壤墒情科学浇水。播种后若土壤较旱,及时浇透水,可确保种子迅速发芽,实现一次全苗。在油菜开花期和角果发育期,这两个关键时期对水分需求较大,可视田间墒情分别灌 1 - 2 次水,且做到速灌速排,避免田间积水导致病害发生,有效提高油菜籽产量和商品质量。

(六)高效施肥方法

推广应用专用缓施肥一次性底肥施用,减少施肥次数,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在盛花期后,结合打药,每隔一周喷施一次 0.3 - 0.5% 的磷酸二氢钾和 1 - 2% 尿素液,共 2 次,能有效补充油菜生长后期所需养分,促进角果饱满,增加千粒重。同时,根据不同种植模式、不同播期,如 “烤烟一油菜” 轮作模式下,烤烟收获后土壤养分状况有所变化,需因地制宜合理调整施肥方式和施肥量,实现科学用肥。

(七)绿色防控手段

  1. 化学除草:人工播种或机播后,及时喷施乙草胺等药剂进行封闭除草,可有效抑制杂草种子萌发。对于草害较重的田块,在油菜 4 - 5 叶、杂草 2 - 3 叶期,选择针对性的选择性除草剂进行除草,既能有效除草,又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油菜的伤害。

  1. 病害防控:在根肿病发病区域,选择抗根肿病品种是最有效的防控手段之一,如部分地区种植的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发病率显著降低。对于菌核病防治,在盛花期利用无人机喷施氟唑菌酰羟胺、戊唑醇、菌核净等杀菌剂,能高效、精准地控制病害传播。

  1. 蚜虫防治:采用物理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苔花期间放置黄板诱杀蚜虫,初花期放置蚜虫峰,利用天敌控制蚜虫数量。必要时,喷施吡虫啉、啶虫脒等杀虫剂,确保防治效果。

(八)适时收获时机

当油菜荚果三分之二以上变为黄绿色时,便是最佳收获时机。根据作物茬口紧张程度,灵活选择收获方式。分段式收获适用于茬口相对宽松的情况,在油菜 70 - 80% 角果外观颜色呈黄绿色或淡黄色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进行割晒作业,就地晾晒后熟 5 - 7 天,再用捡拾脱粒机进行捡拾、脱粒及清选作业,可有效提高油菜籽的饱满度和含油率。联合式收获则在油菜角果外观颜色全部变黄色或褐色,完熟度基本一致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进行一次性收获,提高收获效率。

四、建设内容及地点详述

(一)全县推广与示范面积

在全县范围内大力推广种植面积 1.7 万亩,示范面积约 1.1 万亩。通过示范带动,将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辐射至全县各个角落,提高全县油菜种植整体水平。

(二)宝秀镇示范样板建设

在宝秀镇凤山村创建 200 亩县级油菜高产示范样板,单产目标 200 公斤以上。宝秀镇具备良好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种植基础,在此建设示范样板,能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地区油菜种植向绿色高质高效方向发展。

(三)品种与技术试验

开展 1 组油菜品种试验,通过对比不同品种在石屏县的生长表现、产量和品质等指标,筛选出最适合当地的优势品种。同时,开展 1 组玉米后油菜免耕直播试验和 1 组水稻后油菜免耕直播试验,探索适合石屏县的粮油轮作轻简化技术模式,为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降低种植成本提供技术支撑。

五、进度安排解读

(一)前期准备阶段(2024 年 8 - 9 月)

此阶段重点在于宣传发动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如乡镇广播、村民会议等,向农民普及油菜扩种的政策利好和经济效益。同时,组织农户做好备耕工作,适时采购种子、肥料等农用物资。工作人员深入各村各户,精准筛选适合冬油菜种植的地块,为后续项目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二)播种实施阶段(2024 年 10 - 12 月)

撰写详细的技术方案,指导农民精细整地,平整地块,清洁田园,为播种创造良好条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播种,确保播种质量,为油菜生长提供良好开端。

(三)田间管理阶段(2025 年 1 - 4 月)

对项目区加强中耕管理,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提供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实施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肥、农药用量,利用生物抑制菌农药防治病虫害,保障油菜绿色生长。同时,对种植地块进行抽查核实,确保种植面积和质量符合要求。

(四)验收总结阶段(2025 年 5 月)

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测产验收,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冬油菜项目数据,包括产量、品质、投入成本等。并根据验收结果,形成详细的总结材料上交上级有关部门,为后续政策调整和项目优化提供依据。

六、资金扶持方向和资金管理解读

(一)资金来源明确

石屏县扩种油菜 1.7 万亩,资金来源于省级从国家下达的中央粮油生产保障资金中安排,按每亩 30 元测算,共计补助 51 万元。资金来源稳定可靠,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资金扶持方向细化

补助资金主要用于全县油菜扩种种植户、试验及示范样板购买种子、肥料、农药等。具体而言,种子购买资金用于引进优质油菜品种,提高油菜品质和产量;肥料资金确保油菜生长过程中有充足的养分供应;农药资金用于绿色防控病虫害,保障油菜健康生长。

(三)资金测算清晰

宣传、技术资料、标识牌等费用:合计 1 万元,用于项目宣传推广,制作技术资料,树立项目标识牌,提高项目知晓度和影响力。

油菜品种和技术试验:3 组试验合计 0.6 万元,为筛选适合石屏县的油菜品种和技术模式提供资金支持。

购买种子、肥料、农药:购买种子 9.1 万元,确保种植户能用上优质种子;百亩核心示范区肥料 3.79 万元,保障示范区域油菜生长养分需求;农药 36.51 万元,用于病虫害防治,合计 49.4 万元。

七、工作措施解读

(一)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成立以县农科局副局长蔡永俊为组长的石屏县扩种油菜补助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涵盖县农科局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以及九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工作,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定期督促检查示范项目工作的落实情况,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由孙铭骏同志担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协调与沟通。

(二)抓好技术指导支撑

组建以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孙铭骏为组长的技术专家指导组,成员包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的技术骨干。技术专家指导组负责为项目提供全程技术指导服务,从播种到收获,每个环节都有专业技术人员跟踪指导。项目负责人魏福全面负责项目实施,做好全程技术跟踪记录,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指导组各成员协同配合,压实责任,保障项目技术层面的顺利推进。

(三)强化宣传培训推动

各乡(镇)充分认识油菜扩种的重要意义,通过多种渠道强化宣传工作。利用乡镇集市、村民活动等契机,开展油菜生产技术指导培训,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同时,加强对油菜良种、肥料等农资市场的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营造良好的油菜生产氛围。

(四)加强督促检查落实

县农科局会同有关部门对扩种油菜项目开展定期督促检查,重点检查任务推进、面积核实、项目进度、数据统计、档案建立、项目验收等工作情况。根据时间节点,适时开展工作督导,确保项目面积落实、技术落实和指导服务落实,保障项目高质量完成。

(五)强化资金监管规范

在项目建设中,严格执行相关资金管理文件精神,建立健全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对项目资金收支进行专项核算,资金支付按照项目实施进度列支,实行县级报账制。接受石屏县农科局、财政局监督,积极配合审计部门和监察部门对资金的审计和检查,确保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六)做好宣传引导营造氛围

各级各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扩种油菜的重要意义和有关要求,提高社会关注度。通过组织现场观摩、开展经验交流、树立典型示范等方式,展示轮作的积极成效,激发全县群众参与扩种油菜工作的热情,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项目顺利实施。